你的位置: 首页 > 学习二十大精神

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知识问答(二十八)

时间:2020-07-13 08:39 来源:    发布者:


【问:为什么要坚持新发展理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新发展理念”,并将其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加以强调。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使发展观念不正确、发展方式粗放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基础上提出的,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新概括,是致力于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的治本之策,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以创新这个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推动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促进城乡、区域、经济社会等协调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使我国经济提质增效、行稳致远。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坚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更好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把我国开放型经济提升到新水平。

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方向不断迈进。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继续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好解决我国发展中现的各种问题,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问:为什么要坚持人民当家作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必然要求。”根据宪法规定,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强调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这是我国国体和政体的本质要求,也是全面依法治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途径。

人民当家作主,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根本立场。

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

人民当家作主,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党的十九大报告还要求“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问:为什么要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全面依法治国,一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二是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面临的各种突出矛和问题的紧迫需要。三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严重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

同时,在落实全面依法治国重大举措的实践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全面依法治国在一些地区、一些部门和一些领域推进不平衡,一些重大举措尚未有效落实,一些领导干部对全面依法治国的认识跟不上,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的意愿不强、推进不积极;一些重大法治建设与改革举措在实施中遇到较大阻力,法治建设与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存在不足;法治专门队伍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需要加快推进;人民群众对一些改革举措的实效性和获得感还不够满意,等等。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我们要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必须按照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要求,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